內容詳情
前沿研究:通過金剛石尺寸工程的表面金屬化金剛石/液態(tài)金屬復合材料作為高性能熱界面材料 二維碼
68
發(fā)表時間:2025-04-18 09:43 隨著大功率電子器件和高集成度半導體芯片發(fā)展,高性能熱界面材料(TIM)需求增長,以解決熱管理問題。鎵基液態(tài)金屬(15~39W/m·K)熱導率高于傳統(tǒng)聚合物基TIM(<0.2W/m·K),成為下一代TIM候選材料,但存在泄漏風險。“Surface-metallized diamond/liquid metal composites through diamond size engineering as high-performanc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”研究將EGaInSn與表面涂覆Cr/Cu雙層的金屬化金剛石微粒機械混合,制備液態(tài)金屬復合材料,研究兩種不同粒徑顆粒組合的影響。金剛石/液態(tài)金屬TIM熱導率為117.8±1.0W/m·K,金剛石含量50vol%(小/大顆粒:10/40vol%)。TIM性能測試表明,該復合材料冷卻效率比先進液態(tài)金屬產品高出約1.9倍,且在高功率LED設備中表現出卓越散熱能力。 電子工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,半導體芯片特征尺寸縮小,電子元件功率密度上升,熱管理挑戰(zhàn)對電子設備正常運行產生重大影響。高性能TIM在熱管理中至關重要,填補熱源和散熱器之間微小間隙,實現有效熱傳遞。傳統(tǒng)TIM由聚合物基質填充高導熱系數微粒構成,但聚合物基質固有熱導率較低,限制了其在高熱流密度應用中的有效性。 鎵基液態(tài)金屬(LM)因金屬特性具有優(yōu)異導熱性(15~39W/m·K),明顯高于聚合物基TIM。LM流動性可有效填充電子芯片和散熱器之間的微間隙,但高表面張力使其易泄漏。研究人員通過機械混合將導熱填料(如Cu、Ag和金剛石)引入LM,提高導熱性并降低泄漏風險。金剛石因高各向同性熱導率(2000W/m·K)有望成為導熱填料。Zeng等將50μm尺寸金剛石顆粒摻入LMs,含量50vol%,熱導率增強(TCE)190%。Wang等采用250μm尺寸金剛石顆粒,制備金剛石含量43.9vol%的復合材料,熱導率107.2W/m·K,TCE266%。Wei等采用40μm尺寸鉻包覆金剛石顆粒作為填料,填料含量60vol%時,熱導率112.5W/m·K,TCE284%。 單一尺寸金剛石顆粒無法在LMs基體中形成有效導熱通道。Zhu等和Jang等在熱塑性聚氨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(PDMS)中添加大尺寸和小尺寸填料,建立有效導熱通道,提高復合材料熱導率。此類策略很少應用于金剛石填料增強液態(tài)金屬基質導熱系數,具有巨大研究潛力。 “Surface-metallized diamond/liquid metal composites through diamond size engineering as high-performanc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”研究中,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林正得、薛晨團隊聯(lián)合浙江工業(yè)大學胡曉君團隊首先用鉻層涂覆金剛石微粒,再用銅殼覆蓋形成表面金屬化金剛石顆粒(SMDP),采用磁控濺射結合流化床技術。將大尺寸SMDP(400-450μm,l-SMDP)摻入EGaInSn,TIM導熱系數在金剛石含量50vol%時達100.8±0.8W/m·K。混合SMDP(m-SMDP:大小SMDP,小尺寸SMDP,200-250μm,s-SMDP)調整到EGaInSn中,在相同含量50vol%(小/大顆粒:10/40vol%)下,熱導率提高到117.8±1.0W/m·K,TCE675%。該復合材料散熱效率比先進液態(tài)金屬產品高出約1.9倍,展現優(yōu)異散熱能力。本研究成果發(fā)表在《Surfaces and Interfaces》期刊。 原文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abs/pii/S2468023025002494?via%3Dihub 其他推薦:
|
最新資訊
聯(lián)系我們
聯(lián)系我們 廣東金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Guangdong Jinge Material Co., Ltd. 0757-87572711 或87572700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(qū) 白坭鎮(zhèn)銀洲路12號 |